近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与银川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联合开展“送法、送安全进企业”宣传活动。
公司是否有专门的法务部门、人员或聘请的法律顾问?对检察机关提供的法律服务有哪些需求及意见建议?日前,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来到银川某技术公司,开展入企交流与定制化法治服务。
检察人员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关于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的介绍,特别是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纠纷处理、内部职务犯罪预防、商业秘密保护、劳动用工法律风险等方面的困惑和司法需求。
“在企业经营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随时联系、随时咨询。”检察人员叮嘱企业负责人,鼓励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心经营、大胆创新。
除了进企问需、问急,西夏区检察院还组建以“四大检察”融合为基础、外部助力为特色的办案团队办理案件,并召开联席会议13次。主动问需、靶向施策、抓实回访……该院通过依法打击侵害企业权利犯罪、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开展涉企“挂案”清理等措施,着力破解企业法治需求响应慢、联合服务碎片化等重点难点问题,以法治“小站点”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西夏区检察院与公安、法院、司法、法学会等单位在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派检察官驻点联络办公。检察人员马凤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会不定期到企业走访,问需于企,为企解忧。”9月18日,马凤拿着一沓联系卡告诉记者,到企业普法的同时,他们会邀请企业负责人或员工填写联系卡,记录企业所需。
记者看到,联系卡上写满了企业的心声:“定期召开知识产权、泄密风险研判会,多普及保护知识产权的好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离职员工知晓在离职后进入‘竞企’工作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西夏区检察院办理的周某等5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就是该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周某等5人经某公司委派,在某企业负责货品的收货入库、验收等工作。其间,周某等5人在货品入库时放松、降低验收标准,为供货商提供入库帮助,先后多次向13名供货商收受、索取好处费30万余元。事后,周某等5人分赃。西夏区检察院受理该案后,发现其中3人的受贿数额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数额较大的标准,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3人依法提起公诉。为了警示其他企业员工杜绝此类行为,该院邀请多名企业员工代表参与案件庭审观摩,以案为鉴,加强行为约束。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西夏区检察院持续发力。该院构建普法宣传矩阵,引入“微光”普法宣讲团对接经开区企业、企业员工法治宣传特定需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知识产权等涉经济类案件开展普法宣传。
“这次宣讲对我们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既有翔实的案例,又有互动答疑,详细讲解了签订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点、合同诈骗常见手段,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听了检察官的普法,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西夏区检察院将过往讲课式宣讲、宣传手册式宣讲升级为入企综合评估、检律合作授课,从案件定性、企业经营影响、管理漏洞治理、涉企重点案件解读等各环节,形成“案件诉讼审查—涉企经营评估—涉企综合治理”全链条式涉企监督格局。同时,集中骨干力量组成专业化办案团队,办理知识产权案件,2023年至今,知识产权案件综合履职率100%。(首席记者 王潇翊 文/图)